• 谷林專欄
    2024-09-27

    【碳費新時代!你的企業準備好了嗎?】2026年碳費政策詳解

    台灣即將進入「碳有價」時代,你的企業準備好了嗎?

    隨著碳費政策即將在2026年上路,台灣產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轉變。

    碳排放量超過2.5萬噸的企業需開始繳納碳費,而這項政策預計影響約550家公司,甚至可能包括你的企業。

    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碳費政策細節,企業該如何應對,以及專家對未來的預測。


    2026年碳費政策上路,企業須提早應對

    根據政策規定,年排碳量超過2.5萬噸的企業將開始繳納碳費,初期費率可能訂在每噸300至500元,並於2030年大幅上漲至1,200至1,800元。

   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占據了排碳大戶的首位,這不僅會影響鋼鐵業,也將重塑許多高耗能產業的經營模式。


   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:碳排大戶的挑戰

    許多人認為鋼鐵業是台灣排碳量最大的產業,但事實上,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占了近四成的排碳量。

    這意味著,這些高科技產業必須進行深度減碳,否則將面臨碳費帶來的沉重經營壓力。


    專家觀點:碳費政策是一個強烈信號

   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表示,碳費政策是政府向企業發出的明確信號,提醒大家不要再抱有僥倖心理,而是積極應對,制定具體的減碳目標。

    這將促使企業全面進行「碳盤查」,了解自身排碳情況,並規劃長期減碳策略。


    碳費政策對企業的影響

    1. 減碳不再只是口號:企業減碳不再是一個選擇,而是一個實際的經營成本。
    2. 規劃減碳投資:短、中、長期的減碳投資將成為企業生存與競爭的關鍵。
    3. 減碳技術成為核心競爭力:未來幾年,掌握減碳技術的企業將擁有巨大的市場優勢。


    如何應對碳費政策?

    1. 立即進行碳盤查:企業必須了解自身的排碳量,為未來的減碳措施做好準備。
    2. 制定具體的減碳目標:避免先行進行節能投資,導致減碳潛力耗盡。
    3. 投資綠色技術:提升能源效率,減少碳排放,降低未來的碳費負擔。
    4. 關注政策動向:隨時調整企業策略,確保合規並提升競爭力。


    結論:碳費時代,企業的競爭力關鍵

    碳費政策已經不再是政策討論,而是即將成為企業經營中的現實挑戰。企業應避免僥倖心理,提早進行碳盤查與減碳規劃,將此轉變視為提升競爭力的契機。你所在的產業是否已經做好迎接碳費時代的準備?現在正是檢視並調整策略的最佳時機。


    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