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即將進入「碳有價」時代,你的企業準備好了嗎?
隨著碳費政策即將在2026年上路,台灣產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轉變。
碳排放量超過2.5萬噸的企業需開始繳納碳費,而這項政策預計影響約550家公司,甚至可能包括你的企業。
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碳費政策細節,企業該如何應對,以及專家對未來的預測。
根據政策規定,年排碳量超過2.5萬噸的企業將開始繳納碳費,初期費率可能訂在每噸300至500元,並於2030年大幅上漲至1,200至1,800元。
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占據了排碳大戶的首位,這不僅會影響鋼鐵業,也將重塑許多高耗能產業的經營模式。
許多人認為鋼鐵業是台灣排碳量最大的產業,但事實上,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占了近四成的排碳量。
這意味著,這些高科技產業必須進行深度減碳,否則將面臨碳費帶來的沉重經營壓力。
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表示,碳費政策是政府向企業發出的明確信號,提醒大家不要再抱有僥倖心理,而是積極應對,制定具體的減碳目標。
這將促使企業全面進行「碳盤查」,了解自身排碳情況,並規劃長期減碳策略。
碳費政策已經不再是政策討論,而是即將成為企業經營中的現實挑戰。企業應避免僥倖心理,提早進行碳盤查與減碳規劃,將此轉變視為提升競爭力的契機。你所在的產業是否已經做好迎接碳費時代的準備?現在正是檢視並調整策略的最佳時機。